找到相关内容1092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智慧来自于一心一意

    能断惑,烦恼痛苦。一心祈祷,一切都会立刻过去,不用害怕。没有什么可怕的,但是我们有时候做不到!想着家庭、孩子,病了怎么办,老了怎么办,死了怎么办?都考虑这么多,所以总是达不到一心,这样就没有力量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随缘|智慧|方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2/06301220769.html
  • 常见的邪淫的果报及对治方法

    相信佛法。对那些不信佛的人,你要可怜他,为他发一个好心。佛法是饶益众生的,不是伤害众生的;佛法是烦恼的,不是给众生制造障碍的。 ...   犯了邪淫也要感受四种果报。首先是异熟果,因嗔恨心邪淫的下地狱;因贪心邪淫的转生为饿鬼;因愚痴邪淫的投生为傍生。贪嗔痴等烦恼有上、中、下三等,上等堕落地狱,中等转生饿鬼,下等投生傍生。此外,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邪淫|果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2581726948.html
  • 为什么学佛提倡“五年学戒”?

    就是这样的,善财童子跟的老师一个人,文殊菩萨。在文殊这一会上他开悟了,见思烦恼了,尘沙烦恼了,无明也破一品了,毕业了。毕业出去参学去,五十三参,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,他有条件有资格,我们现在不行。 ...常识——看得多、记得多——,对于烦恼、开智能,是一点帮助都没有。所以亲近老师,老师指出一条路给你走,在刚刚走的时候,一定感觉枯燥无味,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之后,那种欢喜是不可思议的,那是真正得到了东西的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持戒|戒律|善知识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9262330684.html
  • 普贤行愿修行要诀

    的困扰与烦恼,生死会更自在。   由于虚空无尽,相对著众生亦无尽,烦恼也跟著无尽,业力更是重重无尽。所以佛陀、菩萨就必须用无尽的佛法,来度无穷无尽的众生;众生也才有机会烦恼与业力。   因此,...大家必须了解:   菩萨所发的行愿,是以自身的第八意识所发的,其心是清清净净的,在真言之下,行愿力本身即是净土,因此,行者必须用平常心去修,不可以用有相法的众生去烦恼与业。   菩萨行愿所念及...

    成道

    |大愿|普贤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3231132301.html
  • 防魔要诀!

    执着偏见就减弱,魔就渐无着力之处,同时自身的魔气也就减弱下来,结果自然是离魔日远。   3 、烦恼是魔影响人的具体支点。依佛法去烦恼,魔也就无力可施。   4 、如能体悟空性,则知心魔外魔其实...

    越尘居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3339764.html
  • 四种魔

    不能不谨慎。修行一定要从烦恼习气下手,就是要克服自己不好的习气,要培养清净、平等、慈悲心。如果以此为方向、为目标,就不容易堕落在魔道。 ...末法时代修行,法弱魔强,我们必须有能力辨别。什么是魔障?其实魔障不在外面,魔障就是自己的“烦恼、习气”。  佛在《八大人觉经》上讲四种魔:第一、“五阴魔”。五阴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第二、“烦恼魔”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1939901.html
  • 佛法总纲

    佛陀法药,广说虽有八万四千,简约之则不外三大纲领,曰戒、定、慧,此名三无漏学;以能烦恼,能了生死,故称无漏(漏喻烦恼)。这可说是佛法的本体,若离此三,则非真正佛法。   一、戒即戒律。譬如家有家规...是学佛最终目的,开发智慧,就能去惑证理,所谓破诸烦恼,证真实理。三藏经典中,论藏属于慧学,故曰"论辨邪正",辨析邪正,最能开发智慧。然智有实智、权智,达真实理是实智,用之权巧摄众是权智,所以慧也包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640470.html
  • 禅二十一与梁皇

    “禅”?四念处就是禅,要修好四念处必须学习十二部经教。而修四念处时,第一先修止,其次再修观,从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开始。  妙老法师说:若只修止而不修观,是不能烦恼的。所以止观要并进。修四念处有三个好处:一、能调伏现行的烦恼;二、能灭无量无边的罪业;三、能证无生法忍,见第一义谛。  而如何能得无生法忍呢?老和尚指出,由两个地方可以证入无生法忍。一、由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无常,因...

    释常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4244352.html
  • 弥勒菩萨圣诞日

    习俗相沿,也称衪为“弥勒佛”。因为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天,尽其一生后,即将到人间补释尊佛位而成佛,所以又称为“一生补处菩萨”。  依佛经记载,弥勒菩萨在修习菩萨行期间,有“不修禅定、不断烦恼”的不共特性。就是因衪在菩萨道的德目中,特别著重布施、持戒、慈悲与智慧,异于小乘声闻之烦恼,证涅槃。衪是有意地留惑润生,以从事济度众生的利他事业。这是大乘菩萨典型的代表者!   说到本尊弥勒菩萨,就不能不一提衪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2548662.html
  • 大天五事

    言犯,,犯言非犯,曾于梦中漏失不净,而令弟子洗所污衣。弟子便问,师烦恼已尽,何容还有此事?大天回答弟子说:漏有二种:一是指烦恼,罗汉烦恼尽已无漏,二是不净,罗汉虽断烦恼尽,但仍有身体,岂能无有便利...天为弟子授记得沙门四果,但诸弟子不知,而问师言,阿罗汉应有证知,云何我等都不知得果。大天答言:阿罗汉亦有无知,因为无知有二种:一者染污无知,即三界之见思烦恼,罗汉已;二者不染污无知,即习气无明,罗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2365173.html